学历到底重不重要?单位是更看重能力还是学历?身在职场的人无论口头上认不认可,职场的“学历鄙视链”其实一直存在,即便公司领导政治正确常把“我们更看重能力而不是学历”挂在嘴边,但身处一群比自己学历高的同事中间,你所感受到的压力和遭受的坎坷与困境,远远不止是学历鄙视链几个字能够概括。“本科毕业成单位底层人“,除了考研改变地位,还能做些什么。职场存在着很多“潜”规则,就像看美剧的鄙视看韩剧的一样,清北> 985>211>普通一本> 普通二本>三本专科>高职,也形成了一条鄙视链。学历是一张名片,很多职位其实非名牌高校的人也完全可以胜任,但却没资格去做,硬生生地被学历这道门槛挡了门外。甚至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启事里都会写上本科以上(限985和211,清北优先),奈何世外高人们身怀绝世武功却被拒门外,凭啥?
01
吹捧学历不重要的人,非蠢即坏曾经看过一档节目《学霸是怎样炼成的》,一位资深HR披露了招聘的黑暗法则:大企业在筛选简历的时候,会把985大学生的简历放在一边,再把非985大学生的简历放另一边。而离开招聘会的时候,他们只会带走985大学生的简历,非985大学生的简历就只有被清洁阿姨清理掉的命运。残酷,但这就是现实世界。社会上太多人鼓吹读书无用,毕竟学历不高的网红主播,随便开直播唱首歌都能月入千万;高中还没毕业的抖音美女,17岁就傍上了大款,吃穿用度奢侈不已。网上总是有人说“只要没有学历歧视,给我一个机会,我一定可以比清北的人做的更好!”。小扎、比尔盖茨这些大佬更是坐实了这个说法,辍学创业却坐拥商业帝国,旗下更是无数名校高学历人才为他们打工。但事实是这样吗?。小扎、比尔盖茨这样的人间翘楚能有几个,大多数人面临的,是职场存在的两套评价标准:一套按照学校,一套按照能力。按照【学校】来评价人的标准(称为 A 标准)大约是这样的:而在按照【能力】来评价人的标准(称为 B 标准)中,学校的分布大约是这样的:学历高的人群里优秀人才的比例,远远比学历低的人群里优秀人才的比例高的多。很多人奉为人生赢家的互联网大佬,在之前乌镇互联网大会的东兴饭局中占了半壁江山,他们比工作能力、比企业营收、比个人学历,全都不是吃素的。很多人之所以相信学历对职业没影响,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幸存者偏差里那部分显现出来的,但是没看到冰山之下前赴后继的千万人。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也统计过一份数据,估计会让很多人失望:学历与收入成正相关关系,学历越高收入越高,而且最高学历群体比低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高整整六倍。这样看来,名企HR将学历作为筛选人才的标准,也就显得比较合适了。以学历为标准进行筛选人才,HR其实奉行的就是“优中选优”的原则,大大降低招聘到错误的人才的风险。
我之前公司的经理在招人时曾经撂下金句:“能力高的人与高学历应该是标配,你连一个好学校都考不上,来和我说你能力牛逼,可拉倒吧!”学历这个东西,一辈子用不了几次,但每用上一次,都是在改变你人生轨迹的。
02
工作经验和学历,哪一个更值钱?也有很多人会举出身边人,或是一些商业大佬的例子。但你会发现,他们大多是当年下海经商后成功的人生赢家,那个时代能上大学的人凤毛麟角,不需要拼技术拼数据,很多时候拼的是胆识和决断力。但如今在信息高度透明的情况下,钱的流通速度也更快了。和以前的赚钱方式不同,未来的钱是粗糙的知识结构接触不到的,因为它背后有足够高的理解成本。即使有小聪明小幸运,没有足够的学习能力支撑,永远只能赚一时小钱,跟随不了世界变化的节奏。还有人喜欢把学历和工作经验放在一起,说经验比学历重要。但比起从基层打磨,多上的几年学,有时候就是培养了一个人的思考问题和学习新知识的基本能力,它能帮助你掌握更复杂的事物运行规律,比重复性工作的经验有用得多。它不只是一个光鲜亮丽的title,更重要的是后面隐藏着的见识、能力、人脉和资源。
高学历意味着:
a.你拥有名校的背书。
有不少知名的企业,名校是他们的入门门槛,不是因为他们歧视低学历,而是从人力成本来看,越好的学校,出现优质专业人才的几率更大。你的名校招牌,能让你在初入职场的时候,少走很多弯路。
b.智商和思维模式。
能考进顶级名校的,智商一定不会低到哪里去,加上优质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的倾斜,更能培养出优质思维模式的人才。经常和优秀的人交流,你一定不会差到哪里去。
c.平台和资源。
更进一步,当你在清华的时候,身边同学都是清华的,毕业一两年,这帮同学可能没什么建设性的作用,但毕业十年八年,再次联系,你会发现校友会的大多数人,都在某个领域有了非常好的发展。那个时候,你拥有的就是顶级的人脉网,只是看你要不要去利用罢了。
03
让能力成为第二学历,招填补你的职场学历差距。所以进入名牌大学就能高枕无忧的准备迎接新人生了吗?也不是,拿到学历并不是人生的终点,而“努力上进通过学历给自己争取资源”这件事,其实只不过是贯穿人生的一个章节罢了。如果你已经步入职场,不管是实习还是正式入职,如果身边有比你学历优秀很多的人,有哪些软实力和通用技能可以填平学历之间的差距呢?
给大家三个非常重要的方法:
第一条,不畏难,相信自己能搞定。
既然你所在的公司或者部门,能够接受学历差距比较大的员工,这就说明,你所在的岗位,学历并不是硬性的门槛,他们可能看中你自身的能力,或者你所具备的一些相关经验,又或者他们就是缺人,只要不是太差他们都会要。不管什么原因,既然你已经得到了这份工作,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,就是别把学历的差距放在心上,因为没有任何作用,反而会让你自卑,让你不敢接受挑战。名校毕业的学生确实有很多优势,但大多数时候,他们在职场上,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自信,相信没有什么是搞不定的,再难的事情自己都能学会。
第二条,有交代,做到事事有回音。
不管什么学历,只要做事靠谱,就能在职场有立足之地。靠谱到底是什么?其实很简单,就是能做到“凡事有交代,件件有着落,事事有回音”。我遇到过无数不靠谱的职场人,他们统一的特点就是:没个像样的交代,不会做也不告诉你,理解没理解也不告诉你,做偏了也不反馈,有时候一些事情做着做着就没了。在职场上,总能够把工作稳妥地交付给下一个人,不给对方增加无谓的麻烦,比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重要得多。
第三条,1%小幅进步。
如何填平学历的差距?还要在每件事情上能够比上一次优秀哪怕1%。上次报告写得不错,这次就比上次再好一点,哪怕排版好一点,哪怕用词好一点,哪怕交得早一点。也不用好太多,每次比上次都好一点点。这就是一种持续成长的态度和方法。我们总向往蜕变,想要突然变得很厉害,但事实上,工作都是枯燥和重复的,蜕变很难发生,不如先慢慢改变。刚毕业的时候,我们的能力和经历有限,学历成了我们主要的标签,但是工作三五年之后,大多数人都会很快承认,学历重要,但也没那么重要,因为日后需要你付出、奋斗、挣扎的事情,还多着呢。在社会里摸爬滚打的过程里,人所能遭受的坎坷与困境,远远不止是学历鄙视链这么简单。所有形式的不公都消失、所有鄙视链都粉碎的那一天不会很快到来,在那之前自保的方式只有正视现实,无视偏见,在自己认定的道路上坚定勇敢地奋斗下去。就像美国第30任总统Calvin Coolidge说的那样,“世上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取代坚持。才华无法取代它,有才华但不成功的人比比皆是;天赋无法取代它,有天赋但穷困潦倒的人并不少见;教育无法取代它,社会上不乏教育水平高的平庸者。唯有坚持和决心才是万能的。”